核心技術缺乏 中國船舶電子之痛
- 分類:新聞資訊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02-08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我國已進入國際造船大國行列,但國內船舶配套產業卻非常弱小,企業普遍從德國等發達國家進口船舶配套核心設備,致使采購成本居高不下....
核心技術缺乏 中國船舶電子之痛
【概要描述】我國已進入國際造船大國行列,但國內船舶配套產業卻非常弱小,企業普遍從德國等發達國家進口船舶配套核心設備,致使采購成本居高不下....
- 分類:新聞資訊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02-08
- 訪問量:0
我國已進入國際造船大國行列,但國內船舶配套產業卻非常弱小,企業普遍從德國等發達國家進口船舶配套核心設備,致使采購成本居高不下,發動機、電子控制設備等船舶關鍵配套件一般都從國外進口,進口配套產品比例高達百分之70以上。目前世界船舶配套產業年產值約230億—250億美元,主要生產廠家集中在西北歐和日本,我國雖然在柴油機、發電機組、螺旋槳等船用配套設備的研發制造水平上有了很大提高,但船舶導航設備、通信設備、操舵系統、控制系統等船舶配套電子產品,還多采用國外產品。為了適應我國船舶制造業快速發展的形勢,提升中國船舶配套產業特別是船舶電子產業的規模與水平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電子產品是我國船舶業的瓶頸
船用電子產品是船舶配套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船舶中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比較高的部件。
從發展趨勢看,船舶電子技術正朝數字化、自動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綜合化的方向發展。隨著用戶對高性價比、高可靠性的要求逐步提高,船舶電子產品的制造逐步向系列化、模塊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鑒于船舶電子技術是典型的軍民兩用技術,發達國家考慮其對海軍裝備和民用海事航運業發展所起的雙重作用,普遍重視和扶持大型軍工企業進入海事電子行業。從市場規模來看,目前世界船舶配套產業市場規模約230億—250億美元,在船用設備中價值比較大的設備基本為:柴油機、發電機組、螺旋槳、輔助鍋爐、甲板機械、操舵系統、導航及測量系統、艙室系統、輔助系統、救生系統,其中船舶電子產品價值約占百分之15。其特點是產品種類多,用戶分布面廣,流動性強,對價格和服務要求高,但對每種船用電子產品的需求有限(不計船舶改造,每年全世界的大小船只的新船造船量約1萬艘)。雖然船舶電子產品總體市場規模不是很大,但對船舶業的影響卻不小,特別對我國船舶業來說,船舶電子產品至今仍是一大瓶頸。
船舶電子產品市場分布不均衡
船舶電子產品的生產目前主要集中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如德國、英國、丹麥、挪威、美國、加拿大,以及亞洲的日本和韓國等。市場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歐洲和美洲地區,生產與市場分布呈現一定的不均衡性。
歐洲是現代航運業和現代造船業的發祥地,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形成了強大的造船工業及船舶配套工業體系。近年來,雖然世界造船*心向東亞轉移,但歐洲仍具有強大的船舶配套能力,在船舶配套市場上處于領*地位,約占世界市場一半的份額。目前船舶電子產品的高*市場主要由歐美國家掌控。鑒于船舶電子商用技術在支持歐美海軍系統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民用船舶電子系統及技術受到歐美海軍高層的廣泛關注和大力推廣。
日韓廠家側重中、低端市場,可提供系列化的產品。日本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取代歐洲成為世界造船大國,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當日本的造船產量達到1750萬噸時,已形成門類齊全、技術水平高的配套工業,成為世界船用設備制造大國。目前,日本造船配套設備國產化率達百分之98。日本主要是通過引進歐美國家的先進技術,并對本國企業實施適當保護,將船舶配套企業逐步整合,按專業分工形成集中生產優勢,加強協調,才使造船配套設備國產化率得以大幅度提高。韓國20世紀70年代建造的船舶幾乎全部使用進口材料和設備,到20世紀80年代韓國在引進設備和技術的同時,推進船用設備國產化,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減少進口,促進船舶配套工業的發展。目前,韓國造船配套設備國產化率已達百分之90。
依然缺乏核心技術
我國造船工業的高速發展很大地刺激了對船舶配套設備的需求,包括對船舶電子及導航設備的需求。目前我國常規船舶國產設備的實際配套率只有百分之30左右,高新技術船舶國產設備的實際配套率僅百分之20左右,特別是作為附加值很高的船舶電子產品本土化率還不到百分之10,這與我國造船工業的迅猛發展形成了非常大的反差。目前每年全球船舶電子設備需求接近300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的造船修船市場可為船舶電子設備提供每年將近百億元人民幣的市場,但百分之90被進口產品壟斷。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在社交媒體上關注我們
Copyright: ?溫嶺市三鷗電子有限公司 技術聲明
浙ICP備16042848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臺州